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王向荣:湿地的保护与营建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王向荣

我实际上并不是湿地研究的专家,尽管不是主要研究湿地,但这几年也从事了一些这类项目的实践。湿地在中国是21世纪开始以后逐渐被大家认识和了解的,于是有关湿地的恢复、重建、再建的研究项目非常多,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涉及到这些内容,所以就我自己的了解给大家做一个交流。

首先什么是湿地?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湿地国际公约》颁布以后,人们对湿地的研究开始关注。《湿地公约》其实对湿地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普遍接受的定义有五六十种。《湿地公约》是大部分的国家比较普遍认定的定义,它把湿地定位为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域地带。包括低潮位不超过六米的滨岸区域。

一般来说不管是怎样的定义,总体上来说都是这么三个特点:

第一,地表多水或者是季节性的地表多水,有季节性长期的积水。

第二,水底以渗水性差的有机质土层为主。

第三,生长有湿生植物、沼生植物、水生植物或喜湿盐生植物。

总体上来说其实我们可以把湿地分成两大类:

第一,天然的湿地,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天然形成的湿地,比如说我们国家的鄱阳湖等等。湿地并不意味着从来没有受到过人的干扰、人的改变,只能说人没有彻底的改变它的面貌。

第二,人工的湿地。人工对天然湿地的改造是非常容易的,因为湿地面积比较大比较平坦,人工把天然湿地改造以后变成农业的湿地,比如说水稻田或者是鱼塘或者是水产的养殖,这完全是人工的状况,所以这是人工的湿地。天然的湿地我们再细分下去有淡水的、内陆的、海域的湿地,细分下去有各种各样的湿地类型,每个人可能有每个人不同的分类方法。

对于湿地的作用现在大家都非常的认同也非常的了解,但是在几十年前大家并不太清楚湿地是做什么的。湿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尽管从它的景观视觉上来说可能是表现出来相对比较简单或者是单纯的面貌,但是实际上它里面蕴含了非常多的生物量。我们拿淡水湿地来说,它的面积占目前地球表面积的1%左右,但是它其中生物物种的数量占到整个地球的40%左右,它实际上是一个生态系统,是物种非常丰富的系统,这是我们逐渐认识到的。湿地也是国土重要的资源,跟人们的活动息息相关,湿地有助于空气的改善或者是其他各方面的改善。

湿地的价值首先一点是它的生态价值,它是物种多样性的区域,是很多动植物的栖息地,蕴含了非常多生物物种的区域。再一个是水文价值,它调节地表的径流来储存雨水,这样可以降低洪水的危害。大家知道湿地像海绵一样,可以根据植物的根系或者是泥炭的构造、湿地地表各种各样的构造把水全部储存起来,到干旱的时候逐渐释放出来,改善湿地也能起到防洪防涝的重要作用。

湿地还能控制污染、吸收有害物质或者转换有害的物质等等,但是湿地控制污染或者是改善水质的作用还有待研究,它的能量并不是无限的,它到底有多大的量、多少的作用,可能没有任何人能得出结论,不同的水跟湿地的关系也不同,包括表面的湿地、地层潜流的湿地对水质的改善作用不是完全一样的。但是湿地对于水质的改善作用还是相当明显的,湿地还有其他的防护作用,防护河堤等等的作用也很明显。

从社会上的价值来看,湿地直接的使用价值其实是可以得到实物、建筑材料。当然还有非使用价值,它可以是文化的保存或者是人们审美的激发、文物的保留、遗产的维护等等,这都是湿地的作用。比如说杭州的萧山,明朝的栈道都可以通过湿地的维护得到保护。

特别是多水的城市或者是季节性多水的城市,湿地是这些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无锡这个城市多水的区域,无锡现在见不到新城,新城刚规划还在逐步的实施,有整个环太湖的湿地。在新城有三条纵轴都是跟河流有关系,根据这个构建湿地的系统,于是这个城市就有非常优良的绿地系统和绿地环境,绿地系统的骨架是由湿地构建的。

湿地有非常强的外部价值,湿地的环境或者是重新维护、修复湿地的环境,对于提升周围土地的价值是行之有效的。从世界范围内来讲都是这样的,有很明显的作用。从调查上可以看到,如果一片住宅区或者城市用地位于湿地越近它的价值越高,湿地面积越大它周围的土地价值越高,在国内包括国际的周围新城住宅区都有湿地建设的活动。

其实半个世纪以前中国湿地的面积是相当大的,中国天然的湿地占到国土的7%,在世界范围之内这个比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中国的国土面积比较大,在五十年以前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中国湿地的总量在世界上是非常大的,在今天中国天然的湿地数量已经逐渐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减少了,湿地只是原来五十年以前一半左右。当然加上其他人工的湿地和库塘、水稻田,中国湿地面积基本上可以到国土的6%到7%左右,但是天然的湿地之占不到国土面积的4%。

世界上平均的整个地表湿地占地表的面积是6%左右,所以中国是天然的湿地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中国的湿地尽管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是它的总量是相当大的,因为中国的国土面积比较大。气候条件也不断的变化,中国湿地绝对的数量还是有相当的量的,这些量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这与中国的气候带与自然条件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一半左右的湿地是水稻田,这对中国的农业生产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湿地的减少和很多原因有关系,我不再仔细列举,大家也能够想到,土地的扩张、土地的开发、土地的占用、河流的污染、水的污染、乱伐、湿地的瘀积、气候的改变、干旱的蔓延等等使得湿地越来越少。

在世界范围内湿地减少的原因都差不多,湿地的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为干预的过程,但是作为湖泊来说,没有任何人的干扰湖泊也有一个自身的过程,它会逐渐的死亡和消失。只不过人的影响加速了这个过程变化的速度,使得湿地越来越少。总体上来说,湿地的减少都是人为的影响。

有人在内蒙做的事就是把湿地的水抽干种植作物,这就是人为的干扰问题。城市的开发、土地使用的变更和传统的破坏等各种各样人为的原因都影响湿地的保护,中国整体的生态环境和整体生态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各个方面都在进行研究。光从指标来说,很多科学家认为中国的湿地应该从目前的4%恢复到6%,这样可以更加有效来改善整个国土的自然环境和生存的状况,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生存。

以前发洪水不是太影响我们的生活,现在则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比较大。要把湿地从4%恢复到6%,并且把湿地的总量恢复到占国土面积的10%左右,这个任务一方面是很艰巨的,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从业人员和其他的研究人员也有很多的机会来从事湿地的研究或者是湿地项目的实践。

我们看到国家湿地政策近期的目标是,到2030年左右有90%目前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的保护,不要再减少了,完成湿地的恢复有140万公顷左右,使湿地的保护、管理能够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在全世界范围之内,过去一些年当中湿地都是在退化的,不过发达国家在这近20年、30年左右做了更加有效的工作,有各种各样的法规政策或者是指导性的原则,中国现在也逐渐开始重视。

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大型的湿地恢复的工程,我觉得我们设计院都会或多或少在这三五年之间遇到有关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的项目,哪怕是一个小型的模拟建造人工湿地。中国可以说这些年也做了大量的努力。湿地的恢复和重建,一般认为是选择比较合理或者是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来营造和恢复尽量多的湿地,这就是湿地的恢复和营建的工作,要选择更好的技术、更好的方式,用较小的资金在合适的地方恢复区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系统。

针对湿地退化的过程,世界上都在积极开展湿地恢复工作。在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对湿地的保护工作比较多,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湿地恢复策略有三个方面,历史上人们经常把天然的湿地侵占,因为它非常容易被人改造变成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土地,我们为了经济的利益来改造天然的湿地,今天再重建湿地的恢复往往并不完全是为了经济的利益,而为了更全面的目标或者生态的价值、雨洪的调节等等。

70年代以后,风景园林师越来越多参与到湿地工作当中来,一种是天然湿地的保护或者是重建、再利用,还有一种是在特定的区域内出于某些目的,比如说净化水、吸收雨水或者是雨水的综合调节、建立动物的栖息地来模拟天然湿地的功能,来建造人工的湿地环境。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湿地,但是它模拟到湿地的环境来具有天然湿地或者是人工的农业湿地的某些功能,改善这个地方的环境,这也是风景园林师经常遇到的问题。湿地公园其实某些方面也是小型的保护区或者是兼有小型栖息地的作用,但是它跟人的参观、游览、学习、科普教育、活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中国这几年也建了湿地公园,有些规模相对比较大,这就是把人和自然的系统很好地融合起来。

我确实也看到中国的湿地公园数量是有限的,在参与项目的同时可以看到其他公司做的有关中国湿地的文本,我明显感觉到有一种把湿地符号化的现象,以为把水面挖出来种上植物形成郁郁葱葱的水生环境,做上茅草房、木栈道就是湿地,实际上这是湿地给人一种表面的现象。

其实湿地公园不完全是这些。我们拿湿地公园来说,它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是世界上40%的植物物种储存的地方,植物是不是合适在这个区域里?你所有的物种已经消失了,是不是在这里面能够得到恢复?或者说这个物种并没有完成消失,但是这样的物种或者是动物在这里路过,你有没有可能为这些动植物建立自己的栖息地?这是湿地公园需要研究的最大的课题之一。至少我在很多规划的文本里面看到的都是视觉效果为主,而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系统的完善可能相当多或者根本没有涉及,这是我们中国的湿地恢复和湿地营造所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湿地恢复的过程有不同的手段,首先之一是要确定问题,我们之所以要湿地重建或者是恢复,一定是湿地遇到了问题,它遇到了怎样的问题呢?是生物多样性下降了或者是水系破碎了、水系恶化了、植被被破坏了、栖息地丧失了,每个都有不同的原因。但是这些问题一定要确定,要研究清楚。我们把湿地恢复了是建立在怎样的目标基础上的?我们要使得水系统完善,重新构建植被的系统,重新使得水路和城市有更好的衔接,还是提高周围的土地价值,或者为了人更好的学习、参观游览呢?也许同样一个湿地在不同的区域也不一样,也许有的湿地是为了客户的要求,这是确定湿地恢复的目标。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在有限资金的基础上尽快把问题解决要采用怎样的手段?这些手段是我们要研究的,包括植被群整体的营造、栖息地的重建、游览系统的组织、生态系统的完善等等。

植被的系统其实构筑了一个栖息地系统的基础,实际上对于中国来说,不管哪个湿地,遇到的两个最大的问题都是水和植被,通过城市的水系90%以上是受到污染的,水的污染解决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它不是湿地本身就可以完善的,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有上中下不同流域的问题。

植被系统的营建不仅仅是建立更好的生态环境,也有建立栖息地的作用,对于湿地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植被系统,从沉水的、浮水的再到灌木丛,湿地并不是水生植物越多越好,中国也并不是湿地越多越好,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湿地系统和丰富的水系统。

湿地是生物总量非常丰富的系统,不仅仅是植被,也包括生物和动物,这种动物和生物破坏是不会再来的。中国的沿海地带正好是亚太地区鸟类迁徙的路径,所以要调查我们用什么样生物的系统在这个地方运行,可能有天上的、两栖的、昆虫的,这是做湿地生态规划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意味着我们风景园林师并不能完全做这个项目,需要包括方方面面生态的、生物的、动植物、地质、建筑、工程等等,要进行一定的合作和衔接,绝不是把湿地遇到的问题把水系梳理了,把动植物种满了铺满木栈道加上茅草厅就可以了。我们需要更多的学科、更多的研究人员合作,才可以使得湿地更加完善。

其实中国有很多湿地的项目,但是我们也发现另外一个反面的案例,就是把湿地当做一种时髦,于是在很多地方没有水面也要做湿地,或者明明没有这样的气候也要做湿地,自己炒作,现在没有办法来影响和限制它。一定要在这样的区域建造一个湿地,效果可能恰恰适得其反,因为这样的湿地并不是一定是生态的,有了湿地也并不一定就是对环境友好的。如果建造一个湿地要改变当地的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建造起来要用非常大的成本维护,这样的湿地恰恰是对自然的损害。(原文有删节)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王向荣:湿地的保护与营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